类别
蕨类植物
中文名
粉叶蕨
学名
Pityrogramma calomelanos (Linnaeus) Link
中文科名
凤尾蕨科
中文属名
粉叶蕨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热带美洲
云南分布
沧源、绿春、金平、河口、麻栗坡。
引入省份
- 云南
- 台湾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西藏
参考文献
[1]《云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云南植物志,第2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WuZY,RavenPH,HongDY.FloraofChina,Vbl.2~3[M].Beijing:SciencePress;St.Louis:MissouriBotanicalGardenPress,2013.
[3]韦宏金,周喜乐,金冬梅,等.西藏蕨类植物新记录[J].广西植物,38(3):397-407,2018.
[4]ZhangL,ZhouX-M,LuNT,ZhangL-B.PhylogenyofthefemsubfamilyPteridoideae(Pteridaceae;Pteridophyta),withthedescriptionofanewgenus:Gastoniella[J].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2017,(109):59~72.
[5]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WuZY,RavenPH,HongDY.FloraofChina,Vbl.2~3[M].Beijing:SciencePress;St.Louis:MissouriBotanicalGardenPress,2013.
[3]韦宏金,周喜乐,金冬梅,等.西藏蕨类植物新记录[J].广西植物,38(3):397-407,2018.
[4]ZhangL,ZhouX-M,LuNT,ZhangL-B.PhylogenyofthefemsubfamilyPteridoideae(Pteridaceae;Pteridophyta),withthedescriptionofanewgenus:Gastoniella[J].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2017,(109):59~72.
[5]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10cm。根状茎短且或直立或斜升,顶端被红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50cm,栗黑色,基部被鳞片,向上至叶轴光滑。叶片卵状披针形,长约20~60cm,宽约20~30cm,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脉分离,单一或分叉,在小羽片上羽状,两面不明显。叶片厚纸质,两面无毛,下面密被白色至黄色蜡质粉末。泡子囊群沿小脉着生,棕色,无囊群盖,成熟时几乎布满小羽片下面。
入侵等级
5级
入侵危害
虽然粉叶蕨的模式标本采自南美洲,但有学者认为该种自然分布于世界泛热带地区,并非从热带美洲引入后归化到旧世界热带。我们近期的系统学研究表明,粉叶蕨仅和美洲本土的种类聚为一支,因此支持该种在旧世界为归化种的结论。在中国,已有文献报道该种仅分布于云南、西藏、海南、台湾。我们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种在广西、广东也有分布。在云南,之前报道该种仅分布于沧源、绿春、河口和麻栗坡。我们2017年的野外考察发现该种在金平低海拔的者米乡顶青村路旁一山坡上也较为常见。粉叶蕨的新分布有可能是该种近期扩散的结果。粉叶蕨根状茎短,对本土植物影响不大。马金双和李惠茹不建议把该种列为中国入侵物种。但粉叶蕨潜在的入侵性在于该种胞子发达,成熟时布满整个叶片背面,易于扩散;此外,该种喜热耐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可能比本土植物更具生存优势。因此我们建议继续观察该种在中国和云南的扩散情况,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该种演变为入侵种。
控制方法
观察该种在云南南部低海拔地区的扩散情况,目前尚不需采取控制措施。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Handbuch. 3: 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