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曼陀罗
别名
曼陀罗
白花曼陀罗
洋伞花
学名
Datura stramonium Linnaeus
中文科名
茄科
中文属名
曼陀罗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墨西哥
云南分布
各州县均有分布。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内蒙古
- 北京
- 台湾
- 吉林
- 四川
- 天津
- 宁夏
- 安徽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新疆
- 江苏
- 江西
- 河北
- 河南
- 浙江
- 海南
- 湖北
- 湖南
- 澳门
- 甘肃
- 福建
- 西藏
- 贵州
- 辽宁
- 重庆
- 陕西
- 青海
- 香港
- 黑龙江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管志斌,邓文华,黄志玲,等.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35~38.
[4]徐成东,董晓东,陆树刚.红河流域的外来入侵物种[J].生态学杂志,2006,25(2):194~200.
[5]徐成东,陆树刚.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J].广西植物,2006,26(3):227-234.
[6]胡发广,段春芳,刘光华.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农田外来入侵杂草的调查[J].杂草科学,2007,(4):20~23.
[7]李乡旺,胡志浩,胡晓立,等.云南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07,27(6):5-10.
[8]刘峰,陶国达,王东升.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6):112~114.
[9]何艳萍,王自强,钱石生,等.红河州林地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防控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39~43.
[10]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11]沈利峰,王韬,刘烨,等.怒江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5):289~293.
[12]陶永祥,赵建伟,王兰新,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J].山东林业科技,2017,47(1):58~61.
[13]李振宇,解焱.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4]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5]严靖,闫小玲,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6]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管志斌,邓文华,黄志玲,等.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35~38.
[4]徐成东,董晓东,陆树刚.红河流域的外来入侵物种[J].生态学杂志,2006,25(2):194~200.
[5]徐成东,陆树刚.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J].广西植物,2006,26(3):227-234.
[6]胡发广,段春芳,刘光华.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农田外来入侵杂草的调查[J].杂草科学,2007,(4):20~23.
[7]李乡旺,胡志浩,胡晓立,等.云南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07,27(6):5-10.
[8]刘峰,陶国达,王东升.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6):112~114.
[9]何艳萍,王自强,钱石生,等.红河州林地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防控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39~43.
[10]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11]沈利峰,王韬,刘烨,等.怒江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5):289~293.
[12]陶永祥,赵建伟,王兰新,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J].山东林业科技,2017,47(1):58~61.
[13]李振宇,解焱.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4]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5]严靖,闫小玲,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6]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株高1~2m。茎直立。叶柄长3~5cm;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顶端渐尖,基部不对称楔形,边缘不规则波状浅裂,脉上有疏短柔毛。花单生于枝分叉处或叶腋;花筒,有5棱角,5浅裂,长4~5cm;花冠漏斗状,长6~10cm,上部白色或紫色,5浅裂;雄蕊5枚。蒴果直立,卵球形,长3~4cm,表面生有坚硬的针刺,成熟后4裂。种子卵圆形,稍扁,黑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入侵等级
2级
入侵危害
为旱地、果园和苗圃杂草;全株含生物碱,对人、家畜、鱼类和鸟类有强烈的毒性,尤其果实和种子毒性最强。
控制方法
使用草甘膦、百草枯等化学除草剂进行防除;在结果前拔除;严禁引种栽培,加强植物检疫。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Sp. Pl. 1: 179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