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alis philadelphica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毛酸浆
别名
灯笼草
费城酸浆
学名
Physalis philadelphica Lamarck
中文科名
茄科
中文属名
酸浆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墨西哥、中美洲
云南分布
德钦、昆明。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北京
  • 吉林
  • 四川
  • 山东
  • 广西
  • 新疆
  • 江苏
  • 江西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福建
  • 贵州
  • 辽宁
  • 重庆
  • 黑龙江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4]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分枝,被柔毛。叶柄长3~8cm,密被短柔毛;叶片宽卵形,长3~8cm,宽2~6cm,疏生短柔毛,基部心形。花梗长3~8mm,花萼钟状,直径2~2.5cm,具5棱角,基部稍凹陷。浆果球状,黄色或紫色,直径约1.2cm。种子近圆盘状,直径约2mm。花期5~8月,果期8~11月。
入侵等级
4级
入侵危害
浆果成熟后泡状果萼随风四处散播,或被动物和人无意携带远距离传播,为常见杂草,影响作物生长,与本地物种竞争,影响生态系统。
控制方法
根据不同作物的农田采用相应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玉米用除草剂百草敌、烟嘧磺隆等处理,大豆田则用三氟羧草醚、氟磺胺草醚以及乙羧氟草醚茎处理。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Encycl. 2(1): 101 (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