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光荚含羞草
别名
簕仔树
学名
Mimosa bimucronata (Candolle) O.Kuntze
中文科名
豆科
中文属名
含羞草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南美洲
云南分布
文山、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临沧。
引入省份
- 云南
- 台湾
- 广东
- 广西
- 江西
- 海南
- 湖南
- 澳门
- 福建
- 重庆
- 香港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丁莉,杜凡,张大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98-103.
[3]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4]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许瑾.2014.外来入侵种光荚含羞草在我国的分布及防控[J].杂草学报,2014,(2):41-43.
[6]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布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的公告.第78号,2016.
[7]邵志芳,赵厚本,陈炳辉,等.外来植物光荚含羞草的入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73~5774.
[8]刘吉峰,刘强.外来植物光荚含羞草的防治和综合利用[J].中国热带农业,2011, (5) :81~84.
[9]徐英宝,王业华,黄逾天.筋仔树薪炭林调查研究初报[J].热带林业,1986,(3):9-17.
[10]杨姿新,吴刘萍,李敏.湛江绿塘河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J].广东园林,2007,29(6):67~71.
[11]谢良生,王发国,邢福武,等.珠江三角洲城市墙壁植物资源及其应用[J].生态环境学报,2008,17(2):807~811.
[2]丁莉,杜凡,张大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98-103.
[3]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4]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许瑾.2014.外来入侵种光荚含羞草在我国的分布及防控[J].杂草学报,2014,(2):41-43.
[6]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布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的公告.第78号,2016.
[7]邵志芳,赵厚本,陈炳辉,等.外来植物光荚含羞草的入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73~5774.
[8]刘吉峰,刘强.外来植物光荚含羞草的防治和综合利用[J].中国热带农业,2011, (5) :81~84.
[9]徐英宝,王业华,黄逾天.筋仔树薪炭林调查研究初报[J].热带林业,1986,(3):9-17.
[10]杨姿新,吴刘萍,李敏.湛江绿塘河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J].广东园林,2007,29(6):67~71.
[11]谢良生,王发国,邢福武,等.珠江三角洲城市墙壁植物资源及其应用[J].生态环境学报,2008,17(2):807~811.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3~6m。小枝无刺,密被黄色茸毛。二回羽状复叶,羽片6~7对,长2~6cm,叶轴无刺,被短柔毛,小叶12~16对,线形,长5~7mm,宽1~1.5mm,革质,先端具小尖头,除边缘疏具缘毛外,余无毛,中脉略偏上缘。头状花序球形;花白色;花萼杯状,极小;花瓣长圆形,长约2mm,仅基部连合;雄蕊8枚,花丝长4~5mm。荚果带状,茎直,长3.5~4.5cm,宽约6mm,无刺毛,褐色,通常有5~7个荚节,成熟时荚节脱落而残留荚缘。
入侵等级
1级
入侵危害
光荚含羞草具有较强的入侵性,如果任其发展和扩散,将会危害华南地区的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对农田、果园、林场等造成严重威胁。
控制方法
物理防治也就是采取人工拔除和人工刈割 (砍伐) 的方法对光荚含羞草进行除治;化学防治是采用化学药品对入侵杂草进行灭除的方式;生物防治是现在研究较多的防除入侵物种的方法,主要采用天敌抑制、寄生、致病微生物等方法。光荚含羞草对土质的要求不高,可以在较为贫瘠的沙质土上生长,再生能力强;光荚含羞草与根瘤菌固氮,对改良土壤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生长快速、耐涝的特点,可以作为护坡植物和护岸堤植物的选择树种;有些地区也将光荚含羞草用于营造和美化绿地;光荚含羞草生长快速,通常种植1年,可高达2m,常被用来作为经济作物园、果园营造树篱,以及用作薪炭林。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Revis. Gen. Pl. 1: 198 (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