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xelis clematidea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假臭草
学名
Praxelis clematidea R.M.King et H.Robinson
中文科名
菊科
中文属名
假臭草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南美洲
云南分布
德宏、昭通。
引入省份
  • 云南
  • 台湾
  • 四川
  • 广东
  • 广西
  • 江西
  • 浙江
  • 海南
  • 澳门
  • 福建
  • 贵州
  • 香港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王真辉,安锋,陈秋波.外来入侵杂草一假臭草[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6).
[3]吴海荣,胡学难,钟国强,王定国,强胜,左然玲.外来杂草假臭草的特征特性[J].杂草科学,2008,(3):69~71.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短命的多年生草本,高0.3~1m。全株被长柔毛,茎直立,多分枝。叶对生,卵圆形至菱形,具腺点,先端急尖,基部圆楔形,具三脉,边缘明显齿状,每边5~8齿。叶柄长0.3~2cm,揉搓叶片可闻到类似猫尿的刺激性味道。头状花序生于茎、枝端,总苞钟形,总苞片4~5层,小花25~30朵,藏蓝色或淡紫色。花冠长3.5~4.8mm。瘦果黑色,条状,具3~4棱。种子长2~3mm,宽约0.6mm,顶端具一圈白色冠毛,冠毛长约4mm。花果期全年。
入侵等级
1级
入侵危害
其所到之处排斥其他低矮的草类,严重影响当地的植物多样性分布。由于其对土壤肥力吸收力强,能极大地消耗土壤养分,对土壤的可耕性破坏严重,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同时能分泌一种有毒的恶臭味,影响家畜觅食。假臭草的入侵性极强,具较强的吸肥能力,常与庄稼、果树等争夺肥水,并迅速发展成为优势或单优种群,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抑制其他本土植物的生长。
控制方法
可在其种子成熟之前将路边、坡地、果园等处的植株除掉,但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假臭草的根并未全部拔除,植株会很快生长起来。在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假臭草地上部分会干枯,但雨季过后,又很快生长起来。因此人工防除假臭草需要反复不断加以清除才有效。还可以通过化学防除,如利用百草枯或草甘膦等除草剂防除。此法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效果,但除草剂的化学成分也会残存在土壤里,造成土壤污染。杂草的生物防除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应加强利用该病害对假臭草进行生物防除的研究。预防有害生物的入侵。因此,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进口货物、运输工具等携带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检疫。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Phytologia 20: 194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