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acea canaliculata ( Lamarck )

数据源序号
IAP-325
中文纲名
腹足纲
中文目名
中腹足目
中文科名
瓶螺科
中文属名
瓶螺属
中文名
小管福寿螺
别名
苹果螺
大瓶螺
拉丁名
Pomacea canaliculata ( Lamarck )
入侵等级
1级
云南省分布
镇康、双江、耿马、云县、永德、沧源、临翔、景洪、勐腊、勐海、隆阳、施甸、腾冲、龙陵、昌宁、芒市、梁河、盈江、陇川、瑞丽、陆良、富宁、广南、蒙自、建水、元阳、绿春、金平、元谋、江城、宁洱、下关、洱源、昆明。
国内分布
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浙江、云南。
原产地
巴西、阿根廷
形态特征
个体大,螺壳右旋,具4~6个螺层;体呈卵圆形;螺旋部低,壳顶扁平;缝合线较深,体螺层大;壳口卵圆形;脐孔大,仅小部分被轴唇遮盖。雌螺壳口简单,外唇尖锐,厣周缘平展。雄螺壳口增厚,外唇向外反翘,厣外缘中部隆起,上下缘向软体部陷入。其为卵生,卵块产在水线上,附着于池壁或外物上,色绯红。
入侵危害
在20世纪80年代,它作为一种食用螺类先后引入亚洲的许多国家。由于盲目引入和管理不善,福寿螺逃逸并迅速扩散到田间,现已成为亚洲国家危害水稻的恶性水生生物。福寿螺食性杂、食量大,以各种水生植物和陆生草类为食,几乎是“见青就吃”,取食量是随螺重的增加而增加。体重在5~20g之间,取食量基本为体重的30%~50%左右。当螺的密度大时,可造成水稻等水生作物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残留田间的螺壳,影响农民赤足田间操作及鱼塘清塘工作。
控制方法
物理防治可以采用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以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在春季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除田间、沟渠边卵块。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养殖鸭子或鱼来捕食福寿螺。化学防治的方法可用的杀螺剂有45%三苯基乙酸WP、6%四聚乙醛GR、50%杀螟丹SPX、70%杀螺胺WP、65%五氯酚钠SPX等。
参考文献
[1] Du LN, Davies J, Chen XY, Gui GH,Yang JX. A record of the invasive golden apple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at Black Dragon Spring, Dianchi Basin [J]. Zoological Research, 2007, 28 (3) : 325-328.
[2]刀学琼,孙涛,邓才明,罗晓荣,周外,杨太源.云南省福寿螺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中国植保专刊,2014,34:32-34.
[3]梁羡圆,叶颖薇.两种美洲瓶螺在香港的发现.海洋与湖沼,1996,27(1):14-17.
[4]刘新有,史正涛,唐姣艳.入侵物种的防治与科学利用一一以福寿螺为例.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95-96.
[5]刘月英,张文珍,王跃先,王恩义.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软体动物.科学出版社,1979.
[6]阮少江.闽东外来生物入侵的初步研究.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3):196-198.
[7]尹绍武,颜亨梅,王洪全,许芳.福寿螺的生物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23(2):76-82.
规范学名
Pomacea canalicul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