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 Olivier, 1790 )

数据源序号
IAP-325
中文纲名
昆虫纲
中文目名
鞘翅目
中文科名
象甲科
中文属名
棕榈象属
中文名
红棕象甲
别名
锈色棕榈象
叶子隐喙象
椰子甲虫
亚洲棕榈象甲
印度红棕象甲
拉丁名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 Olivier, 1790 )
入侵等级
3级
云南省分布
昆明、西双版纳。
国内分布
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江苏、江西、上海、四川、台湾、西藏、云南、浙江。
原产地
南亚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9~32mm,宽约6~16mm,体棕红色,头部前端延伸成喙,雄虫喙粗短且直,喙端半部背面丛生棕色鬃毛,雌虫喙较细长且弯曲,无鬃毛。前胸前缘细小,后缘逐渐宽大,略呈椭圆形,背上有6个小黑斑排列前后两行,但变异较大。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老熟幼虫体长40~45mm,黄白色,头暗红褐色,纺锤形,胸足退化。
入侵危害
红棕象甲主要危害20年生以下棕榈科植物,也危害甘蔗等。幼虫蛀食茎秆内部及植株生长点柔软组织,破坏、切断输导组织,造成隧道,影响水分、养分运输,被危害的棕榈植物初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后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树干或叶柄基部有明显的钻蛀孔,造成寄主主干或者树冠倾倒。
控制方法
①加强植物检疫,限制从国内外红棕象甲发生区引进和调运棕榈科植物。实施产地检疫和预检疫,并加强棕榈科植物的疫情监测。②化学防治。根据植株受害的轻重,采用根施或树干注射等方式使用万灵、久效磷、乐果、乙酰胺磷等内吸性杀虫剂,可取得较好的成果,利用米乐尔制成的药包与黏土处融合后,可以树干表面形成保护层,使红棕象甲的卵不能孵化,并且可以杀死一部分表皮附近的低龄幼虫。③生物防治红棕象甲的虫生真菌主要有金龟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两种菌株在室内6~7天后均能对其幼虫造成100%死亡。④在苗圃内设置黑光灯,灯下放置盛有杀虫剂的水盆,在黄昏时开灯诱杀成虫。利用聚集信息素、发酵酸味浓、汁液多的菠萝、甘蔗、海枣嫩茎等有诱集作用的引诱物诱杀成虫。
参考文献
[1]覃伟权,李朝绪,黄山春.红棕象甲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9):79-82+85.
[2]李磊.红棕象甲基础生物生态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0.
[3]丁珌,魏初奖,黄振裕,王玲萍.我国红棕象甲的风险评估报告[J].福建林业,2015(01):32-35.
[4]李伟丰,姚卫民.红棕象甲在中国扩散的风险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6(04):108-112.
[5]陈曦.红棕象甲研究浅析[J].福建稻麦科技,2017,35(01):24-27.
[6]钟跃庭,蓝淑珍,刘海桑.红棕象甲危害的诊断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02):644-645+704.
规范学名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