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enopsis invicta ( Buren, 1972 )

数据源序号
IAP-325
中文纲名
昆虫纲
中文目名
膜翅目
中文科名
蚁科
中文属名
火蚁属
中文名
红火蚁
拉丁名
Solenopsis invicta ( Buren, 1972 )
入侵等级
2级
云南省分布
全省广泛分布。
国内分布
我国南方广泛分布。
原产地
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
形态特征
红火蚁工蚁多型,小型工蚁(工蚁);体长2.5~4.0mm。头、胸、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2、3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大型工蚁(兵蚁);体长6~7mm。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体橘红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颚发达,黑褐色,体表略有光泽,体毛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特性: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工蚁寿命在30~60天,中型工蚁寿命在60~90天,大工蚁在90~180天。后蚁寿命在2~6年左右。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38天。红火蚁为单或多后制群体,后蚁每天可最高产卵800枚,一个几只蚁后的巢穴每天共可以产生2000~3000枚卵。在云南一个大巢的红火蚁有蚁后50多个。当食物充足时产卵量即可达到最大,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24万头工蚁,典型蚁巢为8万头。
入侵危害
云南2013年发现红火蚁,成虫食性广泛,其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也采集植物种子。其进攻体型相对大的鸟类等的眼等要害器官。取食农林植物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捕食土栖动物,叮咬家禽家畜,攻击人类。导致入侵地节肢动物多样性降低,影响农林业生产。入侵红火蚁给被入侵地往往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大敌。
控制方法
红火蚁是近年来入侵云南的检疫性大害虫之一,发生和发展非常迅猛,必须尽快控制其发展趋势。有效方法毒饵毒杀,杀虫剂触杀;小巢和新巢尽早杀灭。
参考文献
[1]胡文兰,黄新动.云南省文山州开展红火蚁疫情精确定位调查[J].植物检疫,2017,31(02):37.
[2]谢春华,高伟华,黄旭东,等.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入侵勐腊县的风险评估[J].林业调查规划,2017,42(05):78-83.
[3]张翔,陈艺欣,侯有明,等.福建省入侵红火蚁扩散规律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5,52(06):1376-1384.
[4]陆永跃,曾玲.发现红火蚁入侵中国10年:发生历史、现状与趋势[J].植物检疫,2015,29(02):1-6.
[5]秦玲,黄旭光,曾宪儒,等.南宁市园林植物红火蚁发生情况调查初报[J].中国森林病虫,2017,36(02):38-41.
规范学名
Solenopsis invi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