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misgurnus dabryanus ( Dabry de Thiersant)

数据源序号
IAP-325
中文纲名
辐鳍鱼纲
中文目名
鲤形目
中文科名
鳅科
中文属名
副泥鳅属
中文名
大鳞副泥鳅
别名
大泥鳅
拉丁名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 Dabry de Thiersant)
入侵等级
3级
云南省分布
水系:滇池、抚仙湖、保山瓦窑河、南盘江、牛栏江、纳帕海、碧塔海、泸沽湖;县域:昆明、嵩明、寻甸、宜良、富民、华宁、宁蒗、玉龙、剑川、漾濞、鹤庆、沾益、宣威、隆阳、鲁甸、西畴、建水、景洪、香格里拉。
国内分布
四川金沙江、岷江水系、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辽河、黑龙江、台湾。
原产地
中国
形态特征
体长条形,躯体前段呈圆筒状,后侧逐渐扁平;头短呈锥形,吻短而钝,口下位,呈马蹄形;5对须,其中吻须2对,口角须1对,颏须2对;眼较小,侧上位,无眼下刺;尾柄上下缘具尾褶,尾柄上脊较高而长,起点与背鳍基末端相接;受不同的生长环境及食物影响,个体间体色差异大;头背部及体侧上具不规则黑色斑点;侧线不完全;体表黏液腺发达,鳞片埋在皮下;存在两性差异,雌性体量普遍较雄性大。
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静水底层,尤其是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以藻类、水草、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等为食,在淤泥中可进行肠呼吸,当水体缺氧时,可上升至水面呼吸,当水体干涸时可进入泥中躲避。
入侵危害
大鳞副泥鳅属于广温性鱼类,适应性强,可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容易扩散繁殖,影响当地水生态系统平衡。
控制方法
作为食用养殖鱼类,注意防逃逸。
参考文献
[1]王伟营,杨君兴,陈小勇.云南境内南盘江水系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5):19-29.
[2]陈小勇.云南的湿地脊椎动物.湿地鱼类.见:杨岚,李恒,杨晓君.云南湿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479-521.
[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标本数据库[DB].2018.
[4]丁瑞华.四川鱼类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李明德.中国经济鱼类生态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6]仲嘉,易少奎,于永耀,等.长江流域泥鳅与大鳞副泥鳅种质资源调查与研究[J].水产学报,2015,39(8):1089-1098.
[7]洪泽湖水生经济生物图鉴编写组.洪泽湖水生经济生物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8]张春光,赵亚辉.北京及其邻近地区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资源评价和原色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9]王元军,李殿香.南四湖大鳞副泥鳅生态特征的初步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05,25(1):9-10.
[10]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动物志.淡水鱼类Fresh Water Fishes[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规范学名
Misgurnus dabrya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