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数据源序号
IAP-325
中文纲名
爬行纲
中文目名
龟鳖目
中文科名
泽龟科
中文属名
纹龟属
中文名
红耳龟
别名
巴西龟
红耳彩龟
拉丁名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入侵等级
2级
云南省分布
昆明、昭通、曲靖、楚雄、大理、丽江、临沧、保山、怒江、德宏、西双版纳、红河、普洱、玉溪、文山。
国内分布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云南、安徽、山东、江苏、广东、海南、广西等34个省级行政区均有野外记录。
原产地
美国
形态特征
头、颈、四肢、尾均布满黄绿镶嵌粗细不匀的条纹,头部眼后两侧各有1条红色粗条纹,眼部的角膜为黄绿色,中央有一黑点。吻钝。背甲、腹甲每块盾片中央具有黄绿镶嵌且不规则的斑点,指、趾间具蹼,尾适中。
入侵危害
红耳龟为杂食性龟类,食源广,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竞争和耐受逆境能力强,在与本地龟类争夺食物和栖息场所方面占显著优势。目前,在昆明、楚雄、普洱、玉溪等地有少量自然生长繁殖的种群。因放生等因素,各地寺庙或水库(永久性水池)都可能是放生场所,部分河流流域如怒江也曾大量放生过,有的数量较多。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和怒江流域都有野外生活的红耳龟。主要生活于水域及其附件环境,静水和流水环境都能生存。龟类杂交较普遍,容易造成杂交,红耳龟具有潜在与当地其他本土龟类物种杂交的可能性,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遗传结构造成污染。大多红耳龟(尤其是幼龟)携带副伤寒类沙门氏杆菌,且会同时出现在带病龟的粪便及其生活的水域和岸边土壤中,可传染给恒温动物。
控制方法
20世纪80年代作为宠物引进,在宠物市场比较常见,且数量大,引进、销售、购买、饲养、遗弃、放生等都是传播和扩展分布的因素。加强科普教育,增强外来物种防控意识,加强红耳龟的进口与养殖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严格限制红耳龟的商业性进口活动,同时,养殖企业应该加强管理制度,防止养殖逃逸。目前急需对野外自然居群的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全面了解掌握该物种详细的分布、野外居群状况,栖息地选择、入侵过程和机制等,以便提出和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当前可鼓励野外捕捉,控制居群数量,集中饲养,防止扩散。在入侵区域科学开展清除工作,特别注意放生行为导致红耳龟进一步扩散。红耳龟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包括龟板和肉食品,可作为中药和营养品开发利用,宜严格管理,并妥善处理目前比较泛滥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丹,刘宇翔,史海涛,等.红耳龟在我国分布现状的调查[J].生物学通报,2011,46(6):18-21.
[2]龚世平,杨江波,葛研,等.外来物种红耳龟在中国野外分布现状及扩散路径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8,39(2):373-378.
[3]马凯,李闯,史海涛.红耳龟在其原产地的行为生态学研究[J].四川动物,2015,34(1):155-160.
[4]周婷.红耳龟的生物学及人工养殖[J].四川动物,1997,16(2):95-96.
[5]史海涛,龚世平,汪继超,等.控制外来物种红耳龟在中国野生环境蔓延的态势[J],生物学通报,2009,44(4):1-3.
规范学名
Trachemys scrip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