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tana camara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马缨丹
别名
臭草
臭花筋
臭金凤
臭冷风
臭牡丹
穿墙风大红绣球
红花刺
黄色马缨丹
龙船花
毛神花
婆姐花
七变花
如意草
如意花
三星梅
杀虫花
山大丹
珊瑚球
天兰草
土红花
五彩花
五雷箭
五色花
五色梅
野眼菜
学名
Lantana camara Linnaeus
中文科名
马鞭草科
中文属名
马缨丹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热带美洲
云南分布
各州县均有分布。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北京
  • 台湾
  • 四川
  • 天津
  • 安徽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江苏
  • 江西
  • 河北
  • 河南
  • 浙江
  • 海南
  • 湖北
  • 湖南
  • 澳门
  • 甘肃
  • 福建
  • 贵州
  • 重庆
  • 陕西
  • 香港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刘鹏程.云南省防治外来生物入侵刻不容缓[J].林业调查规划,2004,29(2):94~98.
[4]丁莉,杜凡,张大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98~103.
[5]管志斌,邓文华,黄志玲,等.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35~38.
[6]徐成东,董晓东,陆树刚.红河流域的外来入侵物种[J].生态学杂志,2006,25(2):194-200.
[7]徐成东,陆树刚.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J].广西植物,2006,26(3):227-234.
[8]胡发广,段春芳,刘光华.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农田外来入侵杂草的调查[J].杂草科学,2007,(4):20~23.
[9]李乡旺,胡志浩,胡晓立,等.云南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07,27(6):5~10.
[10]赵见明.瑞丽主要外来入侵植物[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20-14.
[11]陈建业,段昌群,于福科,等.云南公路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与防治对策[J].植物检疫,2010,24(5):38yl.
[12]何艳萍,王自强,钱石生,等.红河州林地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防控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39~43.
[13]马柱芳,谷芸.云南省德宏州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防控对策初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1):68~70.
[14]杨焓妤.文山州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及防控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14,(S1):237~241.
[15]季青梅.昭通市外来入侵生物调查研究[J].云南农业,2014,(7):31~32.
[16]陶川.云南普洱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调查[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6):1-5.
[17]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18]杨忠兴,陶晶,郑进烜.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特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4,43(1):54-61.
[19]李嵘.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图鉴(第1卷)[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20]陶永祥,赵建伟,王兰新,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J].山东林业科技,2017,47(1):58~61.
[21]李振宇,解焱.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2]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3]严靖,闫小玲,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4]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形态特征
直立或蔓性灌木,长可达4m,植株有臭味。茎枝四方形,被短柔毛,常有钩刺。单叶对生,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卵形,长3~9cm,宽1.5~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有糙毛,揉烂后有强烈的气味;叶柄长约1cm。花密集成头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粗壮;花萼管状,膜质,顶端有极短的齿;花冠黄色或橙黄色,开花后变为深红色;雄蕊4枚,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子房2室,每室1胚珠。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有小坚果2枚。花期全年。
入侵等级
1级
入侵危害
适应性强,已成为侵犯牧场、林场、茶园和橘园的恶性竞争者,其全株或残体可产生强烈的化感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降低被入侵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也为牧场和林场中的鼠类、野猪和有害昆虫等提供了藏身之处。全草有毒,牛、马、羊及狗摄食其枝叶或种子,可引起中毒;茎枝的钩刺也会挂伤过往行人。
控制方法
严控或禁止种植,拒绝传播,一旦发现野生群落,尽快带根铲除,或使用化学方法对其有效防除。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Sp. Pl. 2: 627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