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ranthus tricolor

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别名
刺苋
老来少
老少年
三色苋
雁来红
学名
Amaranthus tricolor Linnaeus
中文科名
苋科
中文属名
苋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热带亚洲
云南分布
贡山、大理、保山、楚雄、勐海、昆明、嵩明、元江、玉溪、华宁、马关、富宁。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内蒙古
  • 北京
  • 台湾
  • 吉林
  • 四川
  • 天津
  • 宁夏
  • 安徽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新疆
  • 江苏
  • 江西
  • 河北
  • 河南
  • 浙江
  • 海南
  • 湖北
  • 湖南
  • 澳门
  • 甘肃
  • 福建
  • 西藏
  • 贵州
  • 辽宁
  • 重庆
  • 陕西
  • 青海
  • 香港
  • 黑龙江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丁莉,杜凡,张大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98-103.
[4]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5]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6]严靖,闫小玲,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0.8~1.5m。茎粗壮,常分枝,绿色或红色。叶片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2~7cm,绿色或红紫色,顶端钝尖,稍有微缺,内具小凸尖;叶基楔形全缘或波状。下部花成簇,生于叶腋,上部花序为穗状;苞片或小苞片干膜质;花被片3,长圆状披针形,具芒尖。胞果卵状长圆形,长达25mm,盖裂。种子近圆形或倒卵形,黑色或黑棕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7~9月。
入侵等级
4级
入侵危害
喜肥沃、砂质土壤,耐旱又耐碱,通常作为蔬菜栽培,有时逸为野生,侵入作物田后成为田间杂草;有时发展为草害,对菜园危害较重。
控制方法
控制种子传播。苗期植株可作为蔬菜食用。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Sp. Pl. 2: 989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