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被子植物
中文名
婆婆针
别名
鬼针草
三叶鬼针草
学名
Bidens bipinnata Linnaeus
中文科名
菊科
中文属名
鬼针草属
原产国家或地区
东亚、北美洲
云南分布
怒江、德宏、瑞丽、普洱、西双版纳、昭通、曲靖、红河。
引入省份
- 上海
- 云南
- 内蒙古
- 北京
- 台湾
- 四川
- 天津
- 安徽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江苏
- 江西
- 河北
- 河南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澳门
- 甘肃
- 福建
- 西藏
- 贵州
- 辽宁
- 重庆
- 陕西
- 青海
- 香港
- 黑龙江
参考文献
[1]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陶永祥,赵建伟,王兰新,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J].山东林业科技,2017,47(1):58~61.
[3]管志斌,邓文华,黄志玲,等.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35~38.
[4]许美玲,谢恭莉,彭建松.云南普洱市湿地植物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486~1488.
[2]陶永祥,赵建伟,王兰新,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J].山东林业科技,2017,47(1):58~61.
[3]管志斌,邓文华,黄志玲,等.西双版纳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35~38.
[4]许美玲,谢恭莉,彭建松.云南普洱市湿地植物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486~1488.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20cm。茎直立,下部略具四棱。叶对生,具柄,二回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直径6~10mm;花序梗长1~5cm;总苞杯形,基部有柔毛,外层苞片5~7枚,条形,草质,先端钝,被稍密的短柔毛,内层苞片膜质,椭圆形,长3.5~4mm,背面褐色,被短柔毛,具黄色边缘;托片狭披针形;舌状花缺失或3~5朵,不育,舌片黄色或白色,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全缘或具2~3齿,盘花筒状,黄色或白色,长约4.5mm,冠檐5齿裂。瘦果条形,略扁,具3~4棱,具瘤状突起及小刚毛,顶端芒刺3~4枚,很少2枚的,长3~4mm,具倒刺毛。花期8~10月。
入侵等级
3级
入侵危害
常见旱田、果园、桑园和茶园杂草,影响作物的产量,此外还是棉蚜等病虫的中间寄主。
控制方法
由于瘦果具倒刺,可附着于人畜和货物传播,建议在结果前人工铲除。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疝、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信息
规范学名参考来源
Sp. Pl. 2: 832 (1753)